为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0月30日下午学校在镜湖校区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研讨会。校长雍和明、特聘教授费君清、常务副校长魏小琳、副校长陈文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志栋,党委副书记、财务总监高琴波,校长助理朱新福,各处室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主任)、书记、教学副院长(副主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校级督导、学院督导组长及教务处全体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时代高等教育变革路径与越秀实践方案。会议由陈文涛主持。

雍和明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越秀实践》的主旨报告。雍校长深刻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范式转移,大学必须被重新构想。他系统阐述了未来大学在核心理念上应从“知识传授”转向“心智赋能”,培养高阶思维与智慧、塑造健全的人格与价值观、聚焦“人-AI协作”能力已成为大学的新使命。他强调,教师需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导演、导师、教练、设计师”,既要掌握 AI 技术技能,更要传播梦想与价值;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倡导构建 AI 驱动的超个性化学习路径,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推动 “学中研、研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丰富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与高质量互动;在组织结构上应更加开放、融合、网络化,要淡化传统院系与专业界限,以跨学科项目团队、问题组为载体,打破物理围墙,构建开放的终身学习知识生态;在评价体系改革上,提出超越分数的能力认证,推行微证书、模块化证书,建立学生能力数字档案。
雍和明强调,面对这场变革,全校上下必须凝聚共识,要有国家高度和国际视野,要有前沿意识和前瞻思维,要有战略思维和独立思维,系统性推进改革落地。

教务处处长尚云峰对学校人工智能赋能人才高质量培养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方案明确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人工智能素养为引擎、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为基座”的建设思路,提出了构建具有越秀特色的“人工智能+”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目标,并详细阐述了“九大体系”建设任务与分阶段发展目标,为全校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提供了行动指南。




会上,二级学院代表从不同层面分享实践经验,为全校提供可借鉴的 “鲜活样本”。国际商学院院长李晓明分享了学院 “一核两翼、四维赋能”的系统重构模型,从课程体系的重构、专业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四大维度推进改革,探索传统商科数字化转型路径。英语学院副院长张玉宏汇报了《数智人文与翻译传播》微专业,展现了人文学科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该微专业聚焦“人工智能+跨文化传播素养+翻译技术”的核心能力培养,通过“项目进课堂”机制,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并依托学院自主开发的平台与智能体,培养能在AI时代重新定义翻译价值的融合人才,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东语学院杜彬彬老师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基础日语1》为例,分享了其从在线开放课程到智慧课程的迭代路径。通过构建知识图谱与能力图谱,课程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导航”与“人机协同智能评价”,为传统语言类课程如何利用AI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精准评估高阶能力提供了可复制的越秀方案。

会议最后,陈文涛强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是系统性工程,需全校协同推进。各二级学院、系、教研室后续应组织专题学习,将会议精神传达至每一位教师,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切实将人工智能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
稿件来源:教务处
文字:冯润
图片:陈以
审核:尚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