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第六期萤火支教队在安徽省马鞍山和县卜陈学校为期十八天的支教活动圆满完成。这段跨越山海的旅程让支教队与卜陈的孩子们搭建起爱与信任的桥梁,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与陪伴。这个夏天,萤火虽微,相聚亦成光。
2025年的暑期:开启萤火新篇章
故事的开始,萤火支教队满怀热忱地踏上了前往卜陈支教的路途。那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从高铁到地铁再到面包车,从南京的车水马龙渐渐变成卜陈的质朴宁静,截然不同的景色走马观花般从眼前闪过。
从“象牙塔”到“讲台”:责任在坚守中闪光
萤火支教队的队员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地方,因为怀有同样的梦想与期待,他们共同踏上了支教的路。当离开了“象牙塔”,作为“学生”的身份暂时停止,踏入全然陌生的教育领域,以“教师”的身份走向讲台,支教队的队员们面临的是与从前截然不同的思考与挑战。卜陈学校的教学设施较为落后,沾满灰尘的课桌椅、只剩半截的扫把,连悬挂的风扇和电灯都“罢工”了一半。队员们花费了半天的时间进行了大扫除,让教室重新变得干净整洁。他们扫净的不仅是教室的灰尘,还扫平了内心的焦躁。
当支教队队员们真正站上讲台,才深刻体会到“教师”二字的分量。面对孩子们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讲课的兴奋很快被现实的挑战所冲击。队员芳芳回忆:“第一次上课时,精心准备的教案却因学生理解困难不得不进行调整。这让我意识到,乡村教育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耐心和适应力。”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困难让队员们迅速成长——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自制教具和导学案,向叶老师请教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更适合卜陈孩子们的教学方案。
为更深刻体会叶连平老师的奉献精神,居平树书记带领支教队成员参观位于教学楼后方的叶连平荣誉室。室内陈列了叶老师的教学笔记、荣誉证书、媒体报道以及学生们的手写感谢信。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展现了叶老师教学数十年来坚守三尺讲台的动人故事。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与责任的延续。支教队队长吴昱妍在参观后感慨道:“我们虽力量微小,但也要向叶老师学习,努力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微光’。”此次参观活动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责任”二字始终横亘在队员们心间。
从“同行”到“同频”:炽热青春绽放微光
如果要用一个词去形容萤火支教队的队员们,“赤诚热烈”再合适不过。正值青春的少年们总有一颗滚烫的心。难以想象,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只是为了同一个坚定的目标,于是八人个住的地方也变成了“家”。他们步伐一致,心是一样的,劲儿往哪里使都能拧成一股。八个人围绕桌前,写推文的、剪视频的、悉心备课的……他们各司其职,时而有悉悉索索的讨论声传来,大门隔绝了门外的炎炎烈日,让这一角显得宁静而祥和。多数时候,太阳总是暴烈而焦灼,汗水顺着脸颊,顺着脊背,顺着大腿颗颗滑落,但只要这群人走在一起,步伐仿佛都变得松快起来。
从“粉笔”到“信笺”:幸福中的甜与涩
面对卜陈学校的孩子们,支教队的队员们总是感到纯真而直白的幸福。幸福是上课时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提问时也无比积极。是下课时被小手牵着一同玩游戏,不大的校园中充斥着一片欢声笑语。幸福也是在离别来临时孩子们那一个个用力的拥抱,牵着不愿放开的小手,装作随手递出的写满真心话的信。“我知道我们挽留不住你,因为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但我会一直想念你的”,信中稚嫩却饱含着思念的一句话让队员们在回程的大巴上再也忍不住地红了眼眶。车厢里只剩下发动机的轰鸣声,天气的燥热、备课的思虑、这些天的疲惫都随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渐渐消散,唯有那掺着涩味的幸福弥漫在车厢中。
幸福中也会穿插着一些无奈。美术课结束后被涂满颜料的桌子,早晨被大孩子拿着去吓小孩子的蝙蝠,精心做好却被朋友破坏的小手枪。队员们不仅要在课上当老师,课下偶尔也要充当“判官”,教会小孩子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始终比传授知识更有意义。
从“校门”到“家门”:在家访中倾听童年
当支教队的队员们和孩子们建立起越来越深的感情时,对孩子们的了解便不局限于学校一角:他们通过家访或是在孩子们对他们的倾诉中慢慢了解了更多孩子们的情况。
家访,往往是心与心最近的连接,让教育在阳光洒落处悄然生根。顺着石板铺成的楼梯,队员们走进了尹聪的家里,家虽不大,却布置得整洁而温馨。尹聪爱笑,说话时酒窝忽闪。聊起伙伴间的趣事与烦恼,他手舞足蹈的比划;提及父母务工,低头抠着衣角笑说“习惯了”。临别时他趴在墙头挥手,喊声穿透晚霞:“老师!明天见!”
支教队顶着炎炎烈日,顺着蜿蜒小路,前去家访了几个孩子。他们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去更深刻地了解这群孩子的情况。大部分孩子在生活上有些拮据,有些孩子的家庭也不太美满,这些“原生家庭”的困难没有改变他们纯真善良的底色,他们的故事将是在泥泞的土壤中开出更鲜艳的花苞。
孩子们越来越信任这群忽然闯入他们世界的“大朋友”,于是孩子们向“大朋友们”倾诉小小的烦恼,分享生活中的琐事。在这点点滴滴中,队员们恍然看见了童年的自己,有些已然模糊的记忆又在孩子们的牵引下被唤醒。其实我们有着相似的快乐与烦恼,回首望去,有些如过往云烟,有些则在生命的痕迹中刻下重重一笔。教育与成长相伴,植根于爱。支教队的伙伴们在遗憾与孩子们相伴时光短暂的同时,由衷希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为自己披上一层坚硬的铠甲,无惧风雨地前行。
人生本就是一场马不停蹄的相遇和告别。支教的故事开始于夏天,就像风遇见云,花遇见树,萤火虫遇见星光,而萤火支教队的队员们遇到了一群纯净质朴的灵魂。支教从不是场单向的付出,它是一场温暖的相遇后短暂构筑的乌托邦,一片赤诚的真心在这儿得到了最好的安置。回程时是和来时一样的路,窗外的景色逆转,忐忑和兴奋不再,留下的有关孩子们的,有关身边伙伴的,变成一簇簇的微光,慢慢驱散了前方的雾。支教成为了一颗种子,深深埋藏在每个支教队队员的心中,生根发芽。
文/网络传播学院 项芳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