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语学院举办稽山讲堂第四十五讲

翻译实践与研究的魅力——中译日为例

发布者:吴一凡发布时间:2021-05-18浏览次数:49

5月17日下午,我校日语系在东方语言学院报告大厅举行了题为“翻译实践与研究的魅力——中译日为例”的学术讲座。东方语言学院院长、日语专业负责人、日语学科带头人王宗杰、东语学院党委书记严红君、日语系部分师生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主讲人是修刚教授,现任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天津翻译协会会长、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流动站导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博士生导师。

修刚教授的讲座共分为四个部分:中译日实践与研究、中译日的受众意识、受众视阈的翻译标准、翻译研究与实践的魅力。

修教授在第一部分中引用严复、林语堂、鲁迅等名家翻译理论,就翻译实践中的语义、风格、文体的对等译介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解释,着重指出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再创造,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沟通,是一种高层次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模式。在第二部分修教授谈到获得翻译受众的正确理解是翻译工作的根本导向。他提到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人工智能翻译软件的出现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空间,但是人类语言智慧的传递仍旧无法真正脱离笔译的范围,翻译工作弥足珍贵的价值就在于此。在第三部分修教授提出在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译文文本的甄选,跨越文化因素的障碍,在达到交际目的的同时也要衡量翻译标准是否在受众的接受范围之内。在谈到翻译实践与中日关系时修教授强调中日关系改善的前提就是要把我们正确的信息传递出去,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理解支持我们的声音。最后,修教授强调翻译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再创造活动,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勉励越秀日语专业的学子在翻译领域内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互动提问环节,我系学生积极踊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修教授一一详细地举例回答,现场气氛十分融洽。最后王宗杰为本次讲座做了总结,感谢修教授宝贵的分享和指导,鼓励大家继续在翻译课程学习中精进拼搏。

东方语言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