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以来越秀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回眸

发布者:吕振兴发布时间:2018-10-19浏览次数:2866

写在绍兴市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做强做活做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以来我校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回眸

之越轩

前言:2018年10月22日,绍兴市委将召开“绍兴市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暨“课程思政”工作推进会”。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上我校党委将作题为《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发言。

回顾总结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校“做强做活做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越秀实践”。我们将更加牢记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为落实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建设民办大学“双一流”提供强大的思想力量、精神支撑、文化引领,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励学生勤奋读书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揭开了我国高校思政工作新的历史篇章。

 一年多来,我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研究制定了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总体要求,健全和完善长效责任机制,扎实推动创新工程,着力完善保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正确育人方向出新招,突出思想引领显特色,夯实育人基础接地气,学校思政工作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一、高举旗帜,思想政治工作入人心

 旗帜指引方向,火炬照亮前程。2017年11月2日下午,绍兴市委书记、时任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卫光来到我校,向我校党员和师生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原本只可容纳370人的镜湖图书馆报告厅,来了400数多名师生,走道上加座也坐满了人,许多人是直接坐在地上聆听。“马市长的宣讲,寓理论于实践,非常鲜活生动,让我们入脑入心,印象深刻。”师生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深入思考,纷纷表示,这既是一次十九大精神传达宣讲报告,也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和思政理论课。

 一年多来,我校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坚持十九大精神引领思政工作全覆盖,提升思政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到达力和有效性,推动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会后党委印发《通知》,全面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师生、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学校成立了由徐真华校长、费君清教授任团长的“宣讲团”,全体校领导集体备课,统一思想,明确宣讲主题,拟定宣讲提纲,带领组织、宣传等职能部门人员纷纷走进各学院和部门,面向全校干部师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十九大精神宣传变“一次性”宣讲为“裂变式”传播,变“被动式”听讲为“互动性”交流,宣传教育有了更强的亲和力。

宣讲教育形式多样全覆盖。十九大精神宣讲教育不再局限于宣讲会报告会,时间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从思政课堂到专业课讲台,从图书馆触摸电子显示屏阅读,到校报扫一扫二维码下载;从组织开展“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学习习大大,争做好榜样”等主题的学生干部学习活动,到“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勇担青春使命、尽显青春风采”等主题的团日活动;从组织“周恩来精神进校园”专题讲座,承办绍兴市“青春喜迎十九大”青春励志故事进高校,到用鲜活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把新理论、新方略、新观点融入贯穿到思政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年多来全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十九大精神“大宣讲”“大教育”,覆盖了各学院、部门和师生。“知识点很清晰,脉络清楚,很受教育。”新闻1701班的同学在参加了一场“讲故事、做互动、赠好书”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感想交流活动后,指着记录满满的笔记本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十分新颖,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更加形象生动的知道了十九大的知识,记忆领会更加深刻。”

开展“特色示范课堂”建设。我校结合教学改革,根据专业特色,在全校30个本科专业中选取相关核心课程作为着力点,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特色示范课堂”建设。推进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十九大相关热点;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加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认识;拓宽对教学材料选择范围,选用新闻时事、中国特有政治术语等方面素材,帮助学生与时俱进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加强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拓展学生的跨文化视野和国际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工具宣扬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精神的能力。“大学习”、“大培训”、“大宣讲”、“大宣传”,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广大师生充满了奋进新时代的干劲和信心。

二、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时,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作为“九个坚持”的第一条,明确提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一年多来,学校作为“两新组织”,以党建“没有民办、公办”的理念,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加强 “党建强、发展强”建设,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工作。学校党委在继2014年被列为“党建强、发展强”省级双重管理党组织后,今年又被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列为全市首批“五星双强”两新组织,被市教育工委列为“五星三名”党建示范带示范党组织。


把握工作领导权。学校党委坚持党管办学方向,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在“办怎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上坚定清醒、知责有为,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坚守教育使命,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深化拓展“争双强、当先锋”、“五星示范、双强争先”和“五星育人,三名争创”活动中,加强党对高校思政工作全面的领导,掌握高校思政工作主导权,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师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让党组织作用强起来,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提高了思政工作能力,思政队伍动起来了,教育形式活起来了。

完善领导体制。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健全参与决策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落实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机制。党委书记进入学校理事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建立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委议事规范等,党组织通过党政联席会议、校院务会议等形式,参与校院重大事项的决策,突出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

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制订了《关于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调整学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人落实第一责任。2017年初将原由党委学工部负责的大学生思政工作调整为由党委宣传部负总责的学校思政工作。坚持协同联动,理顺思政工作分工和职责,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校院两级联动,职责明确、工作有序”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协同参与的思政工作责任体系。

夯实党建基本功。学校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关口前移,责任延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完善党组织和党员评价机制,创设基层党组织评价“堡垒指数”、党员评价 “先锋指数”、入党积极分子评价“积极指数”。二是落实二级学院党委担负本部门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承担育人主体责任,当好“一线指挥部”,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完善组织建设机制,建立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三是以“突出创新特色、培育党建品牌、典型示范带动、服务学校中心"为目标,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激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活力,培育了《网络导航激情追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流动的红旗别样红》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四是探索公寓、社团、实践基地、海外留学师生中组织建立党支部工作,做好学术带头人、学科领军人物中代表人士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作用,加强对选送境外高校“交换生”和访问留学师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三、精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工作要善于用创新的理念和手段抓好工作,使工作形式、内容、载体等更加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各项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一年多来,学校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握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响亮主旋律,坚守主阵地,传播正能量,关注师生温度,挖掘越秀元素,讲好越秀故事,传递越秀声音,培养和引领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挥教师育人主体作用。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明确思政意识和协同育人理念,引领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思政工作、师德师风、教风学风等贯彻到平时的课堂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学校每一处教师办公室场所统一规范张贴习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与每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制订《教职员工行为规范“八严规定”》,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把教师的思想情况、道德修养、为人师表等情况与干部使用、专业技术评聘、培训进修等有机结合,建立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度,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等,强化教师的培养和提升,引领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推进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相统一,拓展“以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空间,自觉践行成为学生品格养成、品行塑造、品味提升的“大先生”。

发挥辅导员育人骨干力量。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三专型”辅导员队伍建设,配强辅导员这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优势和作用。设立 “辅导员工作坊”这一平台,通过每月一次学习活动、每月一次思政育专业知识考试提高辅导员的思政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明确辅导员“十明了、七必导、三必辅” 工作内容,修订辅导员《生情日记》工作笔记,提高辅导员对学生的认知度。畅通辅导员双线晋升、双岗聘任通道,2018年试行辅导员职级制,8位辅导员经考核被分别聘为三级、四级辅导员享受正科或副科级待遇,做到让思政工作者有尊严、有地位、有奔头,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良友。

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用心尽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思想舆论生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夯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基础,在校园和教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牌标语,传播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进教室、入公寓,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大学生“抬头可见”的日常行为准则。鼓士气、振精神,倡导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精神,广泛传播宣传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中涌现出的新人好人新事好事,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引导大学生争当志愿者精神的倡导者弘扬者践行者。近三年我校大学生共服务5271个义工项目,义工服务人次达21333,工时总计达371822小时,培养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已成为学校一种风尚、一道风景和一种精神。

坚持典型引领教育。把宣传思想教育与弘扬师生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让思想教育引领更亲切更接地气,宣传舆论教育更有浓浓的人情味。“一个好人一面旗帜,一个典型一个标杆”,学校媒体开专栏设专版定专题,多形式多渠道展开宣传,官网、微信、微博和宣传阵地有栏目,校报有专版,广播有声音,文化一条街宣传墙有印象。广泛宣传推广大学生教官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文化育人示范载体”样板,跟踪报道东方语言学院“全国周恩来班”创建和评选系列活动。各媒体和宣传阵地上反映师生的专题报道多了,讲师生的故事多。一年多来,100多名一线教师和学生走进学校媒体,以大学生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影响教育身边人,打通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

四、创新实践,思想政治工作实起来

 学校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致力于,完善育人机制,拓展育人环节,创新育人载体,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各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完善定期摸排、研判和预警处置机制,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今年学校专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发放300多份教职工问卷、7000多份学生问卷,召开了五场师生座谈会听取意见,把思政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落地生根,以全员育人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育人生态体系。


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在进一步强化思政理论课建设中,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强化专业课育人导向,强化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所承载的德育功能,强化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载体和平台。一是把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各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务处在《关于制订2018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关于修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落实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教学大纲要明确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教学目标呼应和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中要体现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为通识教育课的必修课程,规定所有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选修2个学分,34个学时,确保教育的覆盖面、受众面。三是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完善课程设置管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德育示范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网络教学(在线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四是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教师把课上好,以课育人、以课动人、以课励人,使各专业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实施实践育人工程。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持续推进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一是整合大学生专业思政教育课实践教学、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和各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等实践教育教学的课程环节和载体,形成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分类管理的实践育人体系。二是挖掘校内外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235个实习实训基地,协同社会共同育人。继稽山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后,又新建成一个校内实践育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镜湖创业园,首批11个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校友杭州普特教育集团董事长冯迪洋出资捐赠60万元在创业园设立“普特越秀跨境电商联创基地”。三是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教育课程,不断拓展导向正确、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形式,拓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与专业教学、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教育项目、形式、课程和教材。四是充分利用浙江、绍兴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一批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实施“百名企业家进课堂”和“百名教师下企业”计划,培育“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等一批社会实践教育品牌。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社会、走进群众,走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大型国际高端活动。寒暑假全校“青春向阳支教队”、“最美河小二巡查队”、“红色记忆,文化寻根”等100多支团队、上万人次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接受生动的思政教育。

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学校在制订和实施《文化校园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又根据学校中长期发战略规划制订了《中长期校园文化建设规划(2016-2030年)》,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建设内涵,集聚集约集群“走廊、环境、节日、社团、公寓”文化项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一是做精 “走廊文化”,运用多种形式,拓展校园文化阵地,利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走廊场所,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彰显身边榜样示范,传承绍兴本土文化,开展文明创建宣传,陶冶师生情操。二是做美“环境文化”,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挖掘环境文化内涵,提升环境文化资源,从保洁、绿化、亮化到美化、文化,对校园文化、宣传、展示等设施再造,彰显学校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三是做强“节日文化”,利用重大纪念日和开学、毕业等文化节点,挖掘节日文化内涵,提升节日文化思想熏陶和教育功能。特别是在各传统节目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教育活动,还原做人干事、待人接物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守中华优秀传统。四是做优“社团文化”,整合资源,加强学生文化社团建设,增强社团运行活力,做精文化品牌,扶持大学生文化团队,开展文化艺术和学术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让社团成为充满人文气息、凝心聚办的精神家园。五是做实“寝室文化”,以文明修身为重点,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探索公寓社区化管理新模式,打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环境舒适、有内涵有特色的育人阵地。

实施新媒体建设工程。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融合,学校出台了《校园新媒体建设工程实施细则》,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一是以“智慧校园”建设为重点,构建校园新媒体建设工程大数据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开辟网络思政工作阵地提供保障,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信息资源与网络平台的融合发展,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三是构建校园“融媒体中心”,创建主导性校园新媒体平台发挥育人功能,实现“一次采访,多次生成,无限传播”。以官网、微博、微信等为新载体,以航拍、直播为新手段,以二维码扫一扫为新平台,以开设官方微博 “时政进校园”为突破口,开辟“指尖上的越秀”为宣传平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观察社会、理性表达,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三是加强网络思政工作平台建设,建立网络思政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推动思政教育向网络阵地延伸。四是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与市网信办共建“绍兴市互联网舆情处置实训基地”,与团市委共建“绍兴市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基地”、与市青少年网络合作共建“文明引导研究基地”,建立网络评论员、监管员和志愿者队伍,组建了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团队、绍兴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团、网络传播学院党员网络志愿队等队伍,关注舆情,撰写评论,传播正能量,清朗网络空间。五是凝练网络文化作品,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开展网络安全与文明辩论赛、网络安全与文明四格漫画大赛、网络安全与文明海报设计大赛等,使网络思政工作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实施文明寝室工程。持之以恒抓好文明寝室创建,以文明寝室为抓手,巩固寝室育人阵地。一是把公寓文化建设纳入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推动公寓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寝室生活。二是开展争创“SPT特色寝室”、争创“最美寝室人”等活动,以承办绍兴市第二届“大学生寝室文化节”暨“最美寝室”评选活动为契机,以“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为理念,改善学生寝室硬件设施条件,营造健康文明的公寓环境。三是积极探索越秀特色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加强公寓思政工作阵地建设,通过党团组织进公寓、辅导员进公寓、自主管理组织进公寓,形成良好的育人示范作用和朋辈教育效应。四是开展“先锋服务日”“先锋微笑岗”“先锋讲坛”“先锋堡垒”“先锋沙龙”等一系列建设,以学生党员身体力行抵制不良风气,培养爱护公物、树立进取学风的正能量,努力推进“人人文明、间间最美、天天保持”的寝室育人生态。

促进心理育人工作。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推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是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机制建设,健全校、院、班三级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公寓等基层辅导员队伍的力量。二是建好市级精品课程,出台《加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修订《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和《二级辅导站建设方案》,制订《二级心理辅导站考核办法》和《班级心理委员管理办法》,增强心理朋辈队伍力量。三是着力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举办第十二届心理健康月活动、首届生命文化节活动和10次生命和心理健康知识展,通过例会和咨询,对学生具体问题进行咨询与指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实施文明校园工程。今年,学校在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工程”建设。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高校文明校园标准》 “六个好”为标准,以实施“2118”工程为载体,以“整洁、绿化、美化、文化”为抓手,提升品质校园文化。“2118”工程即提升“两门一路”、建设“一河八景”文化育人环境。一是提升“两门”形象,创新管理,加强服务,完善设施,美化环境,让学校大门成为师生员工心中“有温暖”的家门。二是改善“一路”环境,以改善一路以及两边楼宇整洁亮化绿化美化为重点,打造“道路整洁、行人文明、管理有序、文化彰显”充满 “人文情怀”的文明之道。三是将绿化景观与文化提升相结合,改造“一河两岸”文化环境,使“一河两岸”成为“水清、岸绿、地净、景美”的文明走廊;四是建设“八大”文化地标性景观,将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现代文明和越秀故事相融合,打造越秀“外在环境、和内在文化”、“和成育秀校训和现代大学制度”相融合的文明校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新作为、新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日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建设民办大学“双一流”提供强大的思想力量、精神支撑、文化引领。




浙ICP备05014601号 电话:0575-89172457、0575-89114457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