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推动学校2026届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通过引进校友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进校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丰富和对口的就业岗位,实现进一步拓展毕业生与企业的双向交流渠道,为应届毕业生及早落实就业岗位引入充足的就业资源。10月25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在稽山校区风雨操场,成功举办“第十届校友及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暨2026届毕业生综合类大型招聘会”。本次招聘会以提供满足毕业生需求的充足就业岗位为出发点,融合特色服务与智能赋能等有效举措,为学校4630名2026届毕业生引进了需求丰富的就业招聘资源,扎实推进了学校年度就业工作落实落细。

本次招聘会共邀请380余家参会单位,这些单位的就业岗位广泛涵盖了外经、外贸、教育、软件信息、文化体育、制造业等毕业生重点就业领域。累计提供岗位达8000余个,相较于往年,岗位数量实现了一定增长,行业覆盖面也得到了有效拓展,能较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求职意向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至招聘会结束,据初步统计,各招聘单位已收到简历3800余份,1300余名毕业生已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已连续举办十年的校友及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以“促进毕业生就业、助力校友企业引才、推动母校就业工作”的“三赢”优势,持续赢得校友企业与毕业生的广泛认可。在本届招聘会中,160余家校友企业踊跃参与,提供了2500余个专业对口岗位。这些来自学校校友创办或就业的企业岗位不但紧密契合学校外语类、应用型专业特色,涵盖外贸业务、跨境电商运营、国际教育咨询、多语种技术支持等领域,而且学哥学姐们已实现的就业实际现状,不但为毕业生提供了“专业适配度高、发展潜力足”的优质就业选择,也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榜样。
学校常务副校长魏小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高志栋、校友总会会长徐左平、学生处处长符兴华以及各学院负责人亲临招聘会现场,与招聘单位深入开展交流并进行指导工作。

校领导与参会企业代表进行了亲切且深入的沟通,全面、细致地了解了企业的招聘需求、岗位能力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重要信息。与此同时,校领导向长期以来关心和大力支持母校就业工作的校友企业表达了诚挚的谢意。针对毕业生群体,校领导主动询问他们的求职意向、职业规划以及备考进展情况,积极鼓励广大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科学、正确的择业观,激励大家积极主动地把握现场的宝贵机会,勇敢自信地展现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高志栋在现场着重强调,本次招聘会通过积极将优质企业“请进来”的有效举措,切实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力地帮助学生深化了对用人单位、就业政策以及就业现状的认识,真正达成了企业与学生在多个维度的互利共赢局面。
在招聘会现场,校友企业家所展现出的“反哺情怀”,犹如一道独特且亮丽的风景线,生动地呈现在稽山校区风雨操场内。在招聘过程中,校友们不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细致地讲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晋升路径,更以“学长学姐”的亲和身份,积极分享自身宝贵的职业成长经验。针对毕业生所关心的“简历优化技巧”“面试应答策略”“职场适应方法”等关键问题,校友们给予了一对一的精准指导。
除传统双选环节外,招聘会同步推出“留绍”主题活动,围绕毕业生多元需求设置五大服务专区,提供全方位就业支持:
- 公考咨询区:为有考公、考编意向的毕业生解读招考政策、分享备考方法,助力明确备考方向;
- 留学服务区:为计划出国(境)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提供院校选择、申请流程指导,解答留学疑问;
- 留绍政策咨询区:邀请绍兴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现场解读人才补贴、住房保障、就业扶持等政策,引导毕业生留在绍兴、建设绍兴;
- 征兵入伍咨询区:详细介绍征兵条件、入伍流程及优惠政策,鼓励适龄毕业生投身国防事业;
- 简历打印区:免费为毕业生提供简历打印服务,解决求职现场的即时需求。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AI智慧就业赋能区”,学校首次将人工智能深度整合进求职全流程,为学生提供覆盖“就业查询-生涯探索-简历优化-模拟面试”的一站式人工智能就业服务专区,现场同学积极体验就业服务一体机、生涯探索一体机、简历打印一体机、人工智能模拟面试屏,深受广大师生喜爱。通过AI赋能,在提升了毕业生求职竞争力的同时,更精准、更高效的促进人岗匹配。

为切实做好本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秉承“早启动、早部署”的优良传统,持续发力于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服务精准化工作:一方面,积极开展“赢在职场”系列活动,如简历制作优化诊断、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等,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互联网+ 就业”服务模式,精心维护并及时更新用人单位需求库、毕业生求职意向库,实现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确保学生能够实时掌握招聘动态。
本次招聘会后,学校将围绕2026 届毕业生的实际需求,继续举办各类小型化、专业化的专场双选会,并将进一步深化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充分挖掘和运用行业资源以及校友资源,大力拓展优质就业岗位,以高质量地就业服务,全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推动学校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迈向新台阶。
稿件来源:校友会、招生就业处
文字:沈越
图片:大学生传媒中心 陈颖、黄崇轩 张静 郑婷
审核:朱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