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专业发展蓝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0月23日,我校于镜湖校区召开“十五五”及中长期人才培养与专业规划研讨会。校长雍和明、常务副校长魏小琳、副校长陈文涛、党委副书记高志栋、校长助理朱新福出席会议,各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陈文涛主持。

雍和明指出,本次会议既是对“十四五”专业建设的系统总结,也是对“十五五”专业发展规划的研讨,有力推动了二级学院对学院层面专业建设的思考与规划,意义重大。他指出,编制专业发展规划需厘清校院两级职责,学校层面聚焦专业体系整体构建;学院层面要做好细化落实,确保规划落地,有力支撑学校整体发展。
雍和明强调,为提升专业内涵,学院需深化产教融合,重点与长三角地区的头部企业及龙头企业对接合作。需依据专业国家标准筑牢建设根基,向一流水平迈进。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应主动创新突破,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技术赋能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强化条件保障,做好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论证,充分发挥现有省级产业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及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谋划并培育更多高质量基地。雍和明指出,要优化资源分配,遵循“扶强、扶特、扶优、扶弱”原则,推动各类专业协同发展;要破解师资与课程匹配的难题,加快教师转型的步伐,实现课程从“叠加式复合”到“跨界融通”的转变。
魏小琳提出,需强化“12345”目标体系的落地衔接,完善核心专业集群建设,明确“外语+”发展方向,创新融通模式与专项工程,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高志栋指出,应推动学科与专业一体化规划,细化专业动态调整的数量控制,加快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优化产业学院定位与实力的匹配度。朱新福强调,需进一步强化国际化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创新重塑。

会上,教务处处长尚云峰系统回顾了“十四五”期间学校专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提出了“一核心、二突破、三优化、四提升、五构建”的专业建设发展总目标。同时,从打造特色专业集群、构建优质课程体系、系统推进“三融”协同育人、深化“人工智能+”教学赋能等关键维度,详细阐述了“十五五”专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在交流研讨环节,各学院围绕规划编制的目标、质量、层次、问题四大导向原则,就专业结构优化、专业集群构建、国际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智能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规划修订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统一了全校对“十五五”专业建设的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共识,为专业建设推进及“十五五”规划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学校将结合会议意见修订完善规划草案,确保规划符合学校实际并引领未来五年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稿件来源:教务处
文字:冯润
图片:陈以
审核:尚云峰
